卷死了!小学生们的简历,已经开始吊打大厂精英了?
前段时间,一份北京小升初简历在微博上流传。
密密麻麻、种类齐全的奖项和各种亮眼的成绩,让众多网友“大受震撼”。
“现在的小学生也太卷了吧!”
(资料图片)
“这一行行比我游戏里的任务还多。”
“这日子过得,上不如老下不如小。”
有人说高考是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,这话放到今天的“小升初”上,同样适用。
毕竟有口皆碑的好初中,每座城市就那么几所。
想要被它们录取,家长就需要用一份十几页厚的“小升初”简历,来证明他们的孩子。
首先当然是成绩。
这种近乎满分的成绩似乎是一种常态。
当然,只有好成绩还不够,毕竟在家长们看来,一个优秀的孩子肯定是多才多艺的,是全面发展的。
于是,在优异成绩的基础上,家长们开始在“小升初”的简历里塞入各种各样光鲜亮丽的奖项。
就拿开头流传的简历来说,一张A4纸上写了足足26行获奖记录,四五六年级平均每年拿6、7个奖项。
有在校荣誉:
这里面,“红领巾奖章”或许最有分量!根据网传资料,红领巾奖章是少先队员的最高荣誉,获取难度相当大,尤其是这份简历上的西城区奖章(应该是三星章),只有1.8%的获奖率!
据说红领巾奖章是北京小升初选拔的重头证书。
有语文数学竞赛:
这个听上去比较陌生的“美国数学大联盟”是美国一个挺有名的中小学数学竞赛,作为全英文数学竞赛,组委会有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专家,决赛由普林斯顿大学、哥大等教授出题。
大赛在中国有分赛区,而这个top8%,应该只是在中国区初赛拿到一等奖的意思。
外语也没落下:
六年级在读CAE课程,应当与正在备考雅思、托福的同学的水平相当。
法语A1大概是法语的入门阶段,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。
总之,这位同学四年级时英语水平已经高于初中生,六年级的水平或许已经赶超了正在苦苦学习四六级的大部分大学生。英语能力至少是六级以上。
一个优秀的学生应当是全面发展的。
她的简历中关于声乐的证明足足有八大项,奖项考级面面俱到。
除了各种考级满级成绩之外,这个杨鸿年合唱团预备一队比较显眼。
杨鸿年合唱团又被称为“杨团”,算是国内最牛的童声合唱团,登上过08年奥运会、22年冬奥会开幕式。
而杨团的预备一队是什么水平呢?国内顶级合唱团第二梯队的水平。这位同学还是预备一队领唱…...
这份简历上还有钢琴、大提琴、网球......
这份“信息量巨大”的简历上,一个在校成绩优秀、语文征文频频获奖、数学竞赛剑指海外、英语熟练二外起步、声乐独唱首屈一指、钢琴小提琴网球游泳样样精通的精英小学生形象,完美呈现。
更可怕的是,我们作为旁观者,光是稍加分析已经花费了不少时间,而小学生和家长却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完全程,实在是太厉害了......
但即便如此,网上依然有人表示,这个简历也就没那么牛,艺术占比太高,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还缺少一些硬成果,法语只是入门水平......
这么卷的小学生简历,是为了什么?
答案非常明显——那些奖项,是“小升初敲门砖”。
此前,网上曾流传着一份北京小升初证书含金量排名:
难道上初中一定得要这么多“敲门砖”吗?!
一位定位在北京的科普博主的分享,答案是:是的。而且要很多。
琳琅满目的奖项、各项全能的技能......是一定要花时间去学习的。
社交媒体上,塞得满满当当的小学生日程随处可见。
只是看着都觉得累。
激烈的“小升初”内卷,拧紧了无数小学生人生的发条。
在社交媒体上,有孩子模仿着高中生的口吻,书写记录着自己日复一日的勤奋与熬夜
学业的压力,造就了一种沉重的,来的有些过早了的成熟,造就了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“懂事”。
2018年,镇江的一个六年级学生在因“小升初”与母亲大吵后,离家出走。
孩子并没有逃向网吧和同学家,而是独自待在便利店里——继续学习。
但又有多少十一二岁的孩子,能够抗住这如同高考一般的压力呢?
疯狂掉头发,一个暑假莫名胖了20斤……这些成年人在紧张和焦虑下所产生的亚健康症状,竟开始出现在那些小升初的孩子身上。
也有心理问题。某匿名心理咨询网站上,有大量关于小升初的求救:
“马上小升初考试,害怕失败,怎么调整心态?”
“13岁小升初,因各种事而烦躁,对未来没有期待……”
小升初给这些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。
有人因不如别人优秀而感到烦躁,有人将这场考试同父母和自己的尊严深度捆绑,还有人则觉得一旦考砸失利,那就天崩地裂,万事休矣。
他们终究只是一群还远没有长大的孩子。
“小升初”之后,他们会疲惫地发现,前方还有那名为“中考”和“高考”的,更陡峭险峻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们。
然而“竞争与考试”就是一辆永远向前狂飙的战车,只要与之绑定,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,便都再也无法叫停。
最终,孩子们全部的青春和血汗,会被压缩进那一张张A4纸大小的求职简历里。
可是,过早开始的“鸡娃”、过早开始的沉重学业负担,容易让孩子过早地疲倦,上了大学躺平,一生再也没有学习和探索的热情。
那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,得不偿失,唯一的好处,是家长可以因为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大学早点松口气。
保持孩子一生对自己的信心,对知识的兴趣,对探索世界的渴望,这才是正真成功的家庭教育。
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: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社会适应。
现在的小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参与竞争,是10-20年之后的事情。那个时候社会将变成什么样?那个时候竞争是否还像现在这么激烈?我们无从得知。但变化是肯定的,到那时候,很多事情将变得与现在不同。
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培养的应该是“面向未来的孩子”。
是无论社会怎样变化,始终能够适应、能够学习、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。这些能力,源自健康的身心状态、健全的人格、对生活的热情与爱、是独立客观的思维,更源自终身学习。
“内卷”浪潮中,更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教育问题,“卷”的不应该是纸面上的成绩和一张张奖状,“卷”的应该是适应未来的能力。
大家共勉。
关键词:
2023-06-21 13:40:14
2023-06-20 15:08:04
资讯
品牌